產品中心
形態特征
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后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并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
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厘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花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6——13毫米,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長3——6毫米;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塊外,其余均為白色;中萼片長圓形,長2.5——3.5厘米,寬1——1.4厘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于中萼片,先端銳尖,基部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6毫米;花瓣多少斜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1.8——2.5厘米,先端鈍,基部具短爪,全緣,具3條主脈和許多支脈;唇瓣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2.2——3.2厘米,先端鈍,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并且收狹為短爪,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邊緣具短的睫毛,兩面密布短絨毛,唇盤中央具1個紫紅色大斑塊;蕊柱綠色,長5毫米,基部稍擴大,具綠色的蕊柱足;藥帽紫紅色,圓錐形,密布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ㄆ?——5月。
生長環境
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于百分之八十、 1月平均氣溫高于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樹皮或樹干上生長,有的也生長于石縫中。 [2] 產于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山石斛是石斛中的上品,但是霍山石斛生長環境苛刻,產量少,市面上只有少數像福臨門鐵皮石斛這樣的老品牌能買到真正的霍山石斛。
地理分布
產安徽南部大別山區(霍山)、臺灣、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廣西西部至東北部(百色、平南、興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貴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云南東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滄源、勐臘、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貢山一帶)、西藏東南部(墨脫)。分布于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模式標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后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并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
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厘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花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6——13毫米,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長3——6毫米;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塊外,其余均為白色;中萼片長圓形,長2.5——3.5厘米,寬1——1.4厘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于中萼片,先端銳尖,基部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6毫米;花瓣多少斜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1.8——2.5厘米,先端鈍,基部具短爪,全緣,具3條主脈和許多支脈;唇瓣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2.2——3.2厘米,先端鈍,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并且收狹為短爪,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邊緣具短的睫毛,兩面密布短絨毛,唇盤中央具1個紫紅色大斑塊;蕊柱綠色,長5毫米,基部稍擴大,具綠色的蕊柱足;藥帽紫紅色,圓錐形,密布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ㄆ?——5月。
生長環境
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于百分之八十、 1月平均氣溫高于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樹皮或樹干上生長,有的也生長于石縫中。 [2] 產于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山石斛是石斛中的上品,但是霍山石斛生長環境苛刻,產量少,市面上只有少數像福臨門鐵皮石斛這樣的老品牌能買到真正的霍山石斛。
地理分布
產安徽南部大別山區(霍山)、臺灣、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廣西西部至東北部(百色、平南、興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貴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云南東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滄源、勐臘、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貢山一帶)、西藏東南部(墨脫)。分布于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模式標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更多
石斛體驗館